沙洲瑶族村:初心传承,薪火永恒 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发布时间:Aug 27, 2021 | 作者:
沙洲瑶族村:初心传承,薪火永恒
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入选省市县三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候选单位,在上级部门及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大力帮扶下,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达到村(社区)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评选标准。
沙洲瑶族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述的“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沙洲考察。全村总面积0.9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42户542人,瑶族人口340人,有2个党小组,23名中共党员。
一方面,突出理论宣传,筑牢思想同心圆
坚持用新时代理论指导实践,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共识。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宣讲“半条被子”故事。通过村支两委会议、党员会议、乡间夜话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让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宣传民族政策。立足民族村的实际,投资新建成了瑶族文化陈列室。紧紧围绕“团结、进步、发展”这一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对党员、群众无神论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坚决消除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
三是营造法治氛围。健全法律保障,定期邀请村法律顾问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常用法律法规,对村规民约及时修订,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开展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另一方面,加强民主自治,掀起文明新风尚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一是建立“1+N”组织模式。沙洲村健全完善了以党支部为核心,辅以红色管家、合作社、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的“1+N”村民自治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借助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村级从治理的“决策者”到“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大大激发了村民主人翁精神和建设家园内生动力,直接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效能,治理模式与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村治安队、巡逻队,积极发展壮大村组人民调解员、信息员队伍,在全村主要干道、路口安装监控,建立起立体治安防控网络。抓实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和妥善化解各类村民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社会治安稳定,民族团结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三是丰富文明实践载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景区服务之星”“好媳妇好婆婆”“勤劳致富模范家庭”“郴州好人”等主题评比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倡导新风尚。依托送戏下乡、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形成了以“半条被子”精神、朱氏祖训为核心的乡贤文化。
1. 一个小广场
沙洲村民俗广场
2. 一个小书屋
沙洲村农家书屋
3. 一个小讲堂
朱氏宗祠举行宣讲活动
4. 一个小戏台
民俗文化活动中心瑶族广场舞表演
5. 一个小法治宣传栏
民主法治宣传栏
6. 一套小体育健身设施
7. 一套小型数字化服务设备
村部服务中心数字化宣传窗口
8. 一个乡风文明理事小组
沙洲“红色管家”接受采访
9. 一支小业余文艺队伍
沙洲竹竿舞民俗表演
10. 一支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伍
青年志愿服务队“红色沙洲 振兴有我”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