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绿色崛起 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发布时间:Aug 27, 2021 | 作者: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绿色崛起 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讲话精神,2021年,县文旅广体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设施建设,挖掘文化资源,培育乡贤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达到村(社区)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评选标准。

文明瑶族乡位于汝城县西部52公里,由原文明镇、岭秀瑶族乡、盈洞瑶族乡合并而成。东与马桥镇交界,南与延寿瑶族乡、广东省乐昌市接壤,西与宜章县里田镇、长策乡毗邻,北与资兴市滁口镇、黄草镇相邻。全乡国土面积383.05平方公里,是全市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乡镇。全乡总人口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3万人。下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2个居委会,494个村民小组,1296个自然村。

文明瑶族乡革命历史底蕴深厚,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四部(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和后勤部)曾驻扎在文明。有“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故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卫生部、后勤部、司令部、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兑币处、红军墓、朱毛文告《出路在哪里?》首发地、百丈岭红军长征狙击战场遗址等。在2016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被习总书记提及;完成了沙洲红色核心景区整体建设,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南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并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

实施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先行。根据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统一部署,文明瑶族乡把打造“最美潇湘文化阵地”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举措全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打造“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文明瑶族乡目前阵地建筑面积达到1050平方米,广场等配套设施面积12000平方米;全乡36个村共建设阵地建筑面积达到13342平方米,广场等配套设施面积53400平方米。各项功能用房和配套设施严格按照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机制、适用实用的原则,扎实推进建设,达到省规定的“七个一”标准。各村基层综合服务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一个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还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藏书、文体器材等。

强化良好的保障体系,为建设保驾护航。文明瑶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各村支部书记牵头,配备固定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培训组织等工作。投入资金建造了电子阅览图书室、书画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室,还有文化志愿者办公室、道德讲堂、辅导培训室、明星综合文化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等,常年免费项目均在5个以上,免费服务时间在100小时以上。投入4600万元的芙蓉学校即将完工,重点建设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民宿亮点工程皆在有序的进行着。在文艺团队的建设中,除了一村一支的广场舞蹈队外,全乡还组建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长鼓舞队、竹竿舞队、舞龙舞狮队、民间拳法队等业余文化团队,形成了村村都有文化队伍的良好局面。

三色的农旅融合特色,确保服务效能提升。文明瑶族乡整合辖内充裕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在核心景区内表演瑶家传统的瑶乡山歌、长鼓舞、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竹竿舞等较为浓厚的瑶族节目与游客互动,提升游客趣味性;充分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在沙洲民俗广场展演瑶家香火龙、抖糍粑等非遗项目,制作瑶家农家小吃为旅游纪念销售给游客;通过文艺演出、产品推介会、党性教育等多项主题活动,如“红心向党、沙洲有李”第四届奈李文化旅游节等,实现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既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传承非物质文化,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今年8月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建设坚守初心,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站

image.pngimage.png

台球室

image.png

图书室

image.png

排练厅

image.png

多功能活动室

image.png

第四届奈李文化节

image.png

建党100周年庆祝

image.png

竹竿舞

image.png

抖糍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