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金山藤编织品技艺
【非遗项目】金山藤编织品技艺
金山村位于汝城县东北方向的土桥镇,是历史文化深厚的古村落。全村有618户,2246人,1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古民居,古建筑,古祠堂布局严谨,造型精致,组合巧妙,古朴大度,保存完好,保持着湘南民居的典型风格,其中叶氏敦本堂、卢氏叙伦堂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自明朝迁入以来,村民主要以农耕生产为生活来源,在农闲时又以编织一些藤编织品、草编织品、木制品、雕刻等手工艺来获取部分补充生活所需。久而久之,形成了三大工艺技术,即藤编织品、草编织品、雕刻技艺流传至今,也真正成为了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该村的藤编织品工艺为流传最广,规模之大,编织的种类多而远近闻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底,八十年代初期藤编织品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
该村编织的藤制品用材简单,主要材料有山藤、楠竹等,山藤又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崇山峻岭的本地山藤——老虎藤;另一种是从外地购买回来的海南藤。然而大都以就地取材的老虎藤为主,只需蔑刀、蔑针、小钻等工具,经过能工巧匠运用挑、拉、浮、滑等手法就能制作成种类繁多,款式多样的藤椅(有三人、双人、单人坐),藤桌、藤箱、藤帽、藤篮、藤茶盘、藤水果盘等生活用品。在编织过程中,该村的藤制品相当注意取材,要求其原材料韧性较好,粗细、长短一致。老虎藤从山上采回后,先用水蒸煮一定时间,捞出晒干,在通风较好的地方保存待用。同时在结构和造型上常以波浪花、雪花、蝴蝶花、八角型、棱型、几何型等图案编织成一些既经济实用,又有一定观赏价值美观大方的藤编织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