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制作主要流传于汝城县的东岭、濠头、集龙、益将、热水等乡镇,全县18万亩楠竹林,热水就占10万亩,况且水源充足,故在热水镇的12个行政村中,村村有造纸作坊,其中高滩、东江水村、渔王村为数最多。 丰富的楠竹资源、充足的水资源,为热水造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产出的南扣、玉扣、高坊纸曾名盛一时,远销东南亚等地。土法生产出来的纸张,在当时使用的用途广泛,可用作包装、书画、迷信纸等,给造纸师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当地老百姓曾流行这样一段话“一年做田二年做纸,一年做纸二年食饭,一年浸纸二年用钱”。以至当时造纸作坊不断增多,造纸队伍不断扩大。在热水镇的每村每户的男子10多岁起开始学习竹纸制作。造纸成为当地老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 竹纸制作材料简单,主料以当年生长一个月左右的嫩毛竹,辅料生石灰、冬青树叶。工具多,有4大类19件工具,取料工具有钩刀、弯刀、马嘴;制料工具有笋湖、凿槽、纸槽、搅料器、胶水桶、搅拌、舀勺;成型工具有舀架、帘子、纸架、水榨、烘纸焙、纸刷;打包工具有干榨、案板、切刀。工序十分复杂,有22道工序,即砍笋、削笋、去节、石灰浸泡、封湖、洗笋、漂笋、滤干、踩笋、入纸槽、放胶叶水、搅拌、抄纸、榨水、分纸、焙纸、取纸、折叠、包扎、磨头等。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土纸用途逐渐逊色。目前,仅用于个别特殊行业;加上竹纸制作工艺是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加工劳动成本提高,既辛苦,工艺流程复杂,难以形成利润,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竹纸制作工艺更是后继乏人;随着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现如今卖纸不如卖竹,使竹纸制作失去了应有的经济效益。